第379章 处处挖坑-《大明:我的姐夫叫朱标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道衍神秘一笑,反问道:“张兄不妨反过来想想,若是有人不识农事,不通兵政,却对政务了若指掌,你说,这该是什么出身的考生?”

    张亥不假思索道:“官宦之后呗。”

    道衍颔首,继续说道:“试科举的目的,是为了录用更多的寒门出身的子弟。”

    “虽然他们不一定熟读经史,学识及眼界大多匮乏,但有一点,他们大多知悉冷情冷暖,通晓世间阴暗,更难得的是在此等窘境之中还能坚持读书,说明心智大多坚韧。”

    “出身寒微,心智坚韧,好学。”

    “这等人,稍加培养,多多锻炼再委以重任,下派朝野,就是治政安民的最佳人选。”

    “可要是有人连这等公平的机会都要挤占,甚至寻人替考,张兄觉得,替考之人会主攻那一类的题目呢?”

    “关键是,您这个寒门出身的知府都答不上来的政务题,这名考生却答上来了,张大人以为,此人该不该查?”

    “嘶!”

    刚说完,张亥便倒吸一口凉气。

    不是,防作弊,甚至都防到考题里来了,虽然后续肯定要再加核验,可这是试科举还是在“钓鱼”。

    看着考场内的考生,张亥的眼神中都不由得流露出一丝怜悯。

    但愿你们都是正经的考生。

    但凡有个心脏的敢做点什么,啧啧啧。

    考试的时间总共四天两夜,分上下半场,七日内考完。

    这也是这次试科举的新规。

    历经历经第一次试科举的大规模招录之后,可以预见的是无论举子们的学识如何,大家伙都会来碰碰运气,也算是检验自身所学。

    顺便于考题之上,揣摩揣摩朝廷未来的执政方向,再结合如今遍布了八省之地的报社报纸,基本就有望押策问题,知道该钻研哪个方向的学问。

    这大概也是自科举设立以来,世间的读书人逐渐揣摩出来的一套应试的理论。

    也正是知道国人的智慧。

    常升在设置题库时也与时俱进的设立了两层筛选制度。
    第(2/3)页